首页—正文
分享到:
中国热科院团队:选育优良品种 科研助力产业
2024年05月17日 09:21 来源:海南日报

  近日,走进位于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香饮所)/兴隆热带植物园,占地约50亩的可可优良品种示范基地里,数千株各种表型的可可树正茁壮成长。有些才开出小小的花,有些则已结出颜色不同、成熟度不同的可可果实,它们之中,有着该所收集的来自28个国家的500多份可可种质资源。

  “目前,由我们培育且经过认定或授权的可可品种一共有3个。”基地中,正带领学生逐株采样的可可研究中心主任李付鹏介绍,该所可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当时启动了中国可可引种试种研究。经过三代科研人员的接力,我国首个具有知识产权的丰产抗寒可可品种“热引4号”就在该所诞生,并于2015年通过海南省地方品种认定,逐步实现了我国可可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星种植到商业化栽培”的高质量发展,并打造出一支涵盖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利用、节本增效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及新产品研发为一体的“学科+领域”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

  “目前团队骨干成员有10人,其中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南海名家、万州系列英才等人才,并获得过省级、国家级的多项荣誉。”李付鹏介绍,在“热引4号”的基础上,从2012年前后起,该所已开始筛选培育新一代可可品种。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24年第1批植物新品种权名单(第776号公告),香饮所种质资源团队选育的“香可1号”“香可16号”2个可可新品种获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这是我国首批获授权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可可品种。

  “‘香可1号’和‘香可16号’很相似,两种产量都很高,单株结果可达50个至80个,且果实更大,但后者多了柑橘类和坚果类的浓郁风味,很有特色。”李付鹏从树上摘下一颗红色的可可果,明显较其他可可果实偏大、偏重,正是他偏爱的“香可16号”。

  “我们在可可品种选育上有三个方向,最主要的是面向生产需求,其次则瞄准鲜食,还有就是增加观赏性。‘香可16号’不但生产性能表现优良,还兼顾到了鲜食的特点。”李付鹏说,可可豆果肉只有薄薄一层,仅占整个果实的10%左右,难以像一般水果一样鲜食,但“香可16号”的果肉含量可达15%至20%,更适合鲜果售卖。

  选育新品种并不容易。作为多年生作物,可可种下3年左右才开始结果,6年才能达到稳定结果水平,每个新品种的选育都要经过至少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依托已有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次杂交,对不同批次分类鉴定、筛选。‘香可1号’和‘香可16号’就是从100多份种质资源里筛选出来的。”李付鹏说。从2012年来到香饮所并加入可可研究团队,每天都要到基地转几圈的他,见证着海南本土可可品种培育的发展。据悉,该所目前除了上述3个可可品种外,还有5个可可新品种正在进行申报。

  一旦通过认定或授权,这些品种不仅会以“政府+科技+企业+”运行模式,通过“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在我省等主产区示范推广,也会进入下属企业海南兴科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科公司)的食品研发团队,以“普莱赞”这一品牌为名,成为用我国自有知识产权可可品种研制的生巧克力、黑巧克力等各种纯可可脂巧克力美食,进入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入口丝滑”“性价比高”“品质有保障”……打开各大网络购物平台,几款不同风味的“普莱赞”巧克力正在热销,上万条评论中好评如潮。“我们的品牌名取自英文‘pleasant’谐音,意为‘令人愉悦的’,也有大家一起来点赞的含义。目前有黑巧克力和生巧克力两大系列共10多种产品。”兴科公司总经理苏宁表示,各系列巧克力产品正在热销中,平均一个月能卖十万盒,预计今年巧克力产品销售额有望突破7000万元。

原标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可可研究团队:潜心选育优良品种 科研助力产业发展

编辑:陈少婷